Search

【健身】Fitness
-
我大學的時候差不多45公斤,到美國之後比較重大約47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健身】Fitness
-
我大學的時候差不多45公斤,到美國之後比較重大約47公斤左右,這樣維持了8、9年,都在這條線上下小幅波動著。
-
我知道我一直都不胖,但是一直沒有身材曲線,所謂的曲線就是肌肉的線條:手臂、腿部、腹部等等肌肉分佈。
-
以前迷跑步的時候,體脂一度掉到10%以下,但我還是沒有在我身上看過腹肌這種東西。後來才懂得要健身,要特別去鍛鍊身體某部位的肌肉,否則再瘦都不會出現任何線條的。
-
自從跑完全馬以後,我開始會有意識的健身,
健身跟跑步是完全不一樣的,
跑步是有氧運動,可以減少脂肪、消耗熱量;如果想要瘦身,大量的跑步(有氧運動)是基本;
健身是無氧運動,可以提升肌肉量、提高代謝率。如果已經很瘦,像我一樣想要雕塑局部身材,就要靠健身。因為健身會促進肌肉生長、肌肉量增加,所以實際上體重會上升,但是視覺上看起來會變瘦,人也會年輕許多。
-
「一個人的身材,反映他的修養和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,保持體重其實就是學習克制和自律的過程。你能控制住自己的體重,才能控制住自己的生活,也才能找到時間,去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。」—作家萬特特
-
自律,也是愛自己的行為之一。為了特定的目標努力,希望自己變得更好,「努力專注的樣子」就是一個人最美麗的樣子。
-
我因為憂鬱症的關係,開始長跑,後來也喜歡上了健身。在美國疫情尚未消退之際,我報名了許多線上路跑賽,在指定時間內把慢跑成績上傳到網站上,即可得到獎牌。2020下半年,我更參加了《瑜伽教師培訓認證計畫》,如果年底順利完成教師培訓時數與考核的話,可獲得美國瑜伽聯盟頒發的證書,成為一名瑜伽老師。
-
花了這麼多時間跑步、健身、運動,無非就是想要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。沒有人是完美的,但也因為不完美讓我們有共通點,一起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活著。
-
2020,請確診「靜態不耐症」,一起離開書桌、離開辦公室、離開令你躺在床上的手機,我們無法選擇天生的基因,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後天的肌力,蛻變為更健康出色的體態。
-
-
#之後我的健身日記會定時更新在IG
IG: mengchih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旅美設計師 / 暢銷作家 / 研究所教師 / 跑者,著有《不認輸的骨氣》一書。
View all posts